这还不算完,仅仅是5秒钟后,又是轰轰轰十八声响起,将这片区域的鬼子炸得死去活来。
这时真正意义上的死去活来。
有的鬼子被第一轮炮弹的冲击波震晕了过去,但仅仅几秒过后,又一轮强烈的震动将他们震醒,然后,他们就现,自己的身上好似少了点什么。
然后,嘿嘿,然后就是撕心裂肺的惨嚎声响彻天空。
这些鬼子要么一条腿不见了,要么半个身子找不到了,那还不乘着咽气之前痛快地惨嚎一把,在这人世间留下自己最后的声音。
而在更远的后方看到这一幕的长直也川一颗心也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自己的臆想成真了。
只是,眼前的一幕实在太过震撼,也太过冲击人的眼球。
而且,还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中国军队这是集中了多少机枪和迫击炮来对付他们这支不到两千人的部队,他们不过日子了吗?
这种规模不算大的战场上使用如此密集的自动火力和火炮,在长直也川看来直接是违背常理的。
特别是小日本这种资源贫乏,平时都是抠-抠索索数着指头过日子的穷逼德行,怎么可能见过如此奢侈和豪横的战法。
但是,即使他再是想不通,但他知道安西瑛太的第2大队完了,彻底完了。
在这种违背常理的火力密度下,什么步兵战术和个人勇武都不起作用,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马上撤退。
现在再命令部队挖掘工事防御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逃,逃得越远越好。
只是,他撤退的命令才刚刚下达,就见天上突然出现了一群飞机。
周文怎么可能让到了嘴边的肉飞了。
妙花带领战术小队拖住鬼子的度,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让大部队完成合围,而且还要为轰炸机群回去加油挂弹争取时间。
而现在,不仅仅是莱斯特率领的金鱼教练机中队来了,就连王成明带领的战斗机中队也挂上两颗炸弹飞来了。
长直也川这下不仅仅是不可思议了,就连眼睛都看直了。
这八嘎的怎么连飞机都派出来了,而且一次就是十几二十架,这已经不是豪横,纯粹就是欺负人嘛。
他见状马上就再次命令部队疏散隐蔽。
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长直也川就下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命令,将手下的军官们都整不会了,而士兵则是更加混乱。
但是,甭管你看没看见来自天空那乌央乌央飞来的飞机,王成明率领的战斗机群已经率先起了攻击。
当先的Bf-1o9a战斗机出摄人心魄的尖啸俯冲下来,直接俯冲到距离地面不到2oo米的高度,投下了两颗5o公斤重的炸弹,然后擦着鬼子们的头皮一掠而过,激起的巨风向鬼子们吹得东倒西歪。
然后,两声剧烈的爆炸声在地面上炸响,随着无数的鬼子坐上土飞机的同时,两团小蘑菇云也在鬼子队列的上空升起。
5o公斤航空炸弹的威力甚至比2o3毫米大口径火炮炮弹还要大,杀伤半径可以覆盖小半个足球场。
而现在,鬼子之前命令撤退可不是分散走,而是有组织的撤退,其队列必然不可能分散得太快,遭到的打击烈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而现在可不是只有两枚炸弹落下,战斗机是一家接一架俯冲而至。
以中队长马国柱为的1中队所有飞行员都是有样学样,每架飞机都是擦着鬼子的头皮投弹,就不可能将炸弹丢歪了,几乎每枚炸弹都是在日军人群中爆炸。
记得在淞沪抗战历史上,不知道日军大口径火炮威力的中国军队,经常在行军和调动的过程中遭到日军大口径舰炮的袭击,往往一炮弹下来,整班整排的人就没了。
现在这种酸爽让从不知愁滋味的鬼子也尝到了。
一颗炸弹报销一个分队的鬼子不过分吧?
而且炸弹炸的还不仅仅是人,还有那些火炮、机枪以及鬼子们的士气。
战斗机肆虐的爆炸余波还未散去,1o架度虽慢,但投弹更准的金鱼式教练机又飞了下来。
别看这种双翅膀的老式飞机性能不咋地,但在日军缺少防空手段的情况下,同样是高打低、打傻逼的大杀器。
于是,两轮肆无忌惮的空中轰炸,瞬间就将日军第1大队打得抱头鼠窜,也将长直也川炸成了重伤。
要知道王成明在空中可是看得真切,他本就是直接冲着日军队形的中间部位来的,在飞机上就看到了这个骑在马上的鬼子军官,所以他的炸弹就直接丢在了鬼子军官在的方位。
虽说不是精确制导的炸弹,不可能直接扔在长直也川的头顶上,但只要误差不过1oo米,他同样身处5o公斤炸弹的杀伤半径之内。
所以长直也川的左臂连同半个膀子,就被一块巴掌大的弹片轻轻巧巧切了下来,比作外科截肢手术还要整齐。
这个鬼子少佐大队长当场就被炸晕了过去,什么命令也不出来了。
长直也川这一昏迷,倒是眼不见心不烦了,但是鬼子们的噩梦才是刚刚开始。
飞机炸弹扔完了可还不算完,这些飞机可是还有机枪和机炮的。
于是,在王成明的带领下,轰炸机群又一次俯冲下来,直接给鬼子们来个子弹洗地,直接是虐你千遍也不厌倦。
要说这个时期的日军战术中,也有几样远不如中国军队的地方。
一个是之前提到的反坦克手段,另一个就是防空的手段。
就因为日军一直以来都是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所以他们平时训练都不注重这一类以弱敌强的战术。
特别是民国以来,中国军队本就有不起几架飞机,还没有制造飞机和坦克的能力,我需要防吗?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几年后的太平洋战争,那时日本人终于遇到了工业能力强大他们上百倍的美国,这时日本才开始在国内普及防空训练和防空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