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位老奶奶走进铺子,挑选了一些苹果。郑楠楠赶紧迎上去,笑着说:
“奶奶,您真有眼光,这苹果可甜啦,我给您挑几个大的。”
老奶奶被她的热情感染,满意地离开了。
有了第一个顾客的光顾,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可没一会儿,问题就接踵而至。有个顾客买了草莓,回去后现有些不新鲜,怒气冲冲地回来要求退货。
郑倩赶忙向顾客道歉,二话不说就给退了款,还额外送了一些水果作为补偿。
顾客走后,郑楠楠有些委屈:“妈,明明不全是咱们的错,为啥还要送东西呀?”
郑倩耐心地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口碑,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坏了名声。”
在北疆,王东建的农机具出租生意也做的不错,毕竟这时候,手里能攥oo万资金的人还并不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算有,也不会把这个钱投入到农业上面。做工也做贸易哪个都比这个香。
他的设备并不是只租给兵团,也对地方老百姓出租,生意很快就做了起来。
农机设备这东西也是季节性很强,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但一忙起来,几天就可能挣半年的钱。
王东建自然懂得这个道理,特地去军垦城采购了一批设备,并且顺路联系了一些业务。
主要是沿途那些靠租借设备采收棉花,小麦,以及甜菜的大户们。没少签合同。
回到家里,看着停在路看着自己停在院子里整齐的农机具,王东建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就等着秋天,他就可以大展身手了。他特意买地盖的这个大院子也算没白花钱。
广告也已经出去了,招聘的司机和修理工也逐渐就位。
招的这些师傅也都是季节工,平时不工资,农忙时候一个月挣三个月的钱。
规矩都是如此,也没谁不满意。还有个意外之喜,这些师傅们因为常年开这个,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关系,又带来了一些合同。
王东建表示,谁的合同还会给谁单独提成,这一下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王德胜看着连里的这个二流子,也是忍不住感慨,有些人真的天生就不是受累的命。
郑倩刚离婚的时候,连里人都议论,王东建回来估计得要饭。结果呢?人家这堆农机具就得几百万。
港岛这边,水果铺的生意逐渐稳定下来,但郑倩并不满足于此。
她现周围的上班族对鲜切水果和水果汁的需求很大,于是决定在水果铺里增加这些业务。
为了制作出美味又健康的水果汁,郑倩买了专业的榨汁机,开始反复尝试不同的水果搭配。
她还向隔壁奶茶店的老板请教如何调制口味,常常忙到深夜。
杨革勇和叶雨泽看着郑倩母女如此拼命,既心疼又敬佩。
杨革勇主动提出帮她联系一些写字楼,推销水果套餐。
叶雨泽则利用自己的人脉,找来了专业的营养师,为水果汁和鲜切水果制定营养搭配方案。
在他们的帮助下,水果铺的新业务大受欢迎,订单越来越多,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周边学校和医院的合作意向。
然而,随着生意的扩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水果的采购量增大,资金周转变得紧张起来。
郑倩和郑楠楠四处想办法,却始终凑不齐所需的资金。
就在她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杨革勇和叶雨泽再次伸出援手,追加了一笔投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众人的努力下,水果铺逐渐展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水果店,还开了分店。
郑倩和郑楠楠也从当初的手忙脚乱变得游刃有余,成为了独立能干的生意人。
而在北疆,王东建的农机具出租生意也越做越大,一个秋天下来,投资竟然收上了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他投入的oo万已经赚了oo万,只剩下oo万的本金,这堆设备基本没啥本钱了。
生活似乎终于走上了正轨,可命运却总爱开玩笑。
一天,王东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是腊梅。
她说自己要来内地谈一笔生意,想和王东建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