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相聚,就是为了这样的一场离别?
我生父所想的,是徐海韬的前途和身份。那么,徐海韬所想的,又是什么呢?我,我只是觉得,对于功名利禄,他们是不是看得太重了呢?
上一次离开家乡,我就想着,能够在故里再见他一次。
而现在,我却是要在这金陵城里,目送着他返回故乡!这一切,又是谁在宿命里作出安排的呢?他要专心攻读,如果我就守在他身边,是不是就会影响到他了呢?
那一句“红袖添香夜读书”,似乎并不适合徐大哥和我。
因为,我不想他为我而分心。相反,从生父的执意安排来看,我倒是宁愿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此,心无旁骛,埋头苦读。要不然,那些个漫漫长夜,他又如何能够熬得过去呢?哦,那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出了读书人的艰辛与寂寞。到了现在,会不会依然如此呢?
生父所想出的那些出路和理由,过于冠冕堂皇,我甚至都不知晓该如何去反驳。人说“士农工商”,这个“士”,也就是“士林”,也就是那读书人的意思。这个排名,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生父属于商界,自己觉得低人一等,于是,他就想着徐海韬能够跻身“士林”?据说,好几百年之前,元室也曾经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不过,那个时代的朝廷,并不重视“儒”,读书人并没有多少门路和出路。
再说,除了那近百年的时间,自隋朝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不少读书人甚至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出将拜相。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仲儒的想法和做法,似乎也不无道理吧?是啊,生父的名字里,就带有一个“儒”字。由此看来,现如今,他对于科举仕途推崇备至,也还是有迹可循的。
我想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生父的一言堂找一些理由?
为徐海韬的返乡攻读扯一面大旗?
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找一丝宽慰?
其实,我真正耿耿于怀的,说到底还是生父的蛮横无理、包办代替!
如果徐海韬一开始就想着读书考状元,我多半也不会多说些什么吧?都什么时候了,我和徐海韬还要像那提线木偶一般,任人操纵、摆布。这,这就是我怅惘不已、感慨横生的主要原因了。
现如今,身不由己,放任自流……
“昭婷,你看……”也不知晓是过了多久,徐海韬的声音响起。
月亮升起来了,那一轮玉盘的四周,层层叠叠的云彩,脚步轻缓,就那样徜徉着,飘荡着。这样一来,两人脚下不远处的小河,在清凉的夜风之中,更是波光粼粼,恍如仙境。
这样的一大片天地,此时此刻,就只属于赵昭婷和徐海韬了。
痴痴地凝视了好一阵子之后,赵昭婷忍不住这样说道:“海韬,我想,我们就在这儿,哪儿都不去,什么都不想,永远都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徐海韬那原本已经舒展开来的眉头,此刻又聚拢了。再过了一会儿,只听他这样回应道:“就算我们可以不为功名利禄而奔走,日常生活之中,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还是免不了的……”
赵昭婷想了想,觉得对方所说的,确实大有道理。是啊,现如今,赵仲儒可谓一代富商了,只是,那些荣华富贵能够持续多久,只怕也说不清楚。再说,他也从未明确地说过,要将家业传给膝下的两个女儿。
“嗯,徐大哥,”赵昭婷接过话语,“我辈凡夫俗子,难免要为二三两碎银而奔波漂流。”
揉了揉自己的肩头,徐海韬苦笑道:“此前,那好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码头一带做苦力,对此,还是深有体会的。”
“扛活嘛,也是不错的,至少,不用去想那么多……”赵昭婷打趣道。
眨了眨眼之后,徐海韬感慨起来:“这扛活儿嘛,拼的是体力,确实不用太伤脑筋。不过,大概是过于简单吧,你所能够拿到的工钱,寥寥无几,也是难以启齿的。”
“由此看来,看来,孟夫子的那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是啊,单凭苦力,确实难以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再闲聊了一阵子之后,考虑到明晨对方就要远行了,一咬牙,赵昭婷就这样说道:“海韬,你,你还是先回去吧?”
徐海韬自然知晓对方话语里的意思,就这样回应道:“是啊,再好好休息一宿,明早就要返乡了……”
两人就此离开这小河边,徐海韬先是将赵昭婷送至赵家大院附近,然后就返回水码头一带,休息去了。
弹指一挥间,就是一年过去了。
这天傍晚,吃过晚饭之后,赵昭婷只觉得心口闷得慌,迟疑片刻之后,就这样对小玲子说道:“小玲子,有什么好去处吗?”
小玲子一听,心里暗自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就一直陪在你身边,差不多要算是形影不离了。这一刻,你倒是问起“有什么好去处”来了。其实,我又能够找到什么好去处呢?而你呢,赵大姑娘,至少,上一次,你还跟着徐大哥独自外出呢!这样说来,不管当初你到的是哪一个地方,这“好去处”云云,总会比我多一处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作为丫头,她也深知,这种话语,最好不要轻易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