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那老者缓缓点头,“此子宅心仁厚、德性感天,日后必成大器!”
……
回到了木儿村,李辰直接召集木儿村、白沙村、王窑村三个村子的村正还有那些德望重的村老们,共计二十余人,到家里直接开会。
“列位,今天要和大家商议一件事情,事关重大,需要大家一起决策。”
李辰毫不拖泥带水,言简意赅地将他和楚青松商议收容的事情说了一遍。
最后他补充道,“虽然我已经答应了楚县丞,但同时也说了,必须要征得大家的同意。
毕竟,玉龙河三村不是我李辰的,而是全体村民的。
现在,看大家的意见如何。”
“一千六百多流民,虽然官府直接给了十万斤粮,如果一天一人一斤粮,但也只够两个多月的,两个月后,怎么办哪?
咱们村里,现在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了,也是靠着辰哥儿您让我们做工赚些口粮钱,甚至时不时还能供顿饭,解个饥。
但这些流民不一样啊,他们连地也没有,能干什么?如果做工的话,现在就是有限的那些岗位罢了,根本不够啊。”
“就是啊,虽然官府是按照一人一天四两粮算的,可四两粮,人都饿得走不动路,什么都干不了,那可真是干养着了。
但如果招他们做工,咱们的老百姓肯定不能干,因为这可是冲击到他们的饭碗,本地人和流民之间一定会起矛盾的。
到时候闹起来可就麻烦了。”
那些村老们忧心忡忡地道。
李辰只是听着,神色不动。
村老们对未来的担忧他理解,不过,就算再难,流民也必须收。
有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更何况,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的流民冻饿而死。
“咱们三村加在一起,有一千垧地,两个月后,麦子就能下来了。
今年虽然还是干旱,好歹能引玉龙河水浇灌了,一垧(十亩)打一千斤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话,咱们至少还能产出一百万斤粮食。
以前咱们要交皇粮抵税,但现在有钱了,可以不用交皇粮了,直接交钱抵粮纳税就可以了。
一人一天一斤粮的话,也足够那些流民还有咱们三个村吃的了,有些富余的粮食还可以养些家畜。
并且,官府还给咱们一次性的十万斤粮食嘛。
大伙儿在辰哥这里做工,虽然没有余粮,但能攒下钱,如果都买粮的话,也能挺得过去,”
徐江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账,替李辰解释道。
“嗯?等等,徐大叔,咱们现在粮食产量这么低的吗?亩产才一百斤?”
正认真听着的李辰一怔问道。
“啊?辰哥儿,你怕是忘了吧?咱们这里一直是这样的啊,好年头亩产也就一百三十斤,像现在这年头,也就一百斤左右,一垧地也就一千斤罢了。
咱们这地,还算是好的呢,都是黑土地。
放在有些贫瘠的土地,产量更低,亩产才七八十斤,一袋子就能装走。”
徐江道。
李辰点了点头,有些奇怪,这亩产好像太低了些。
放在后世,东北这样的黑土地,小麦至少也是八百斤起步,最高亩产超过一千五百斤,现在才一百斤?
这也相差太多了。
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