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顽贼 >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两面玲珑祖大寿(第2页)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两面玲珑祖大寿(第2页)

缺点是有点认死理且自以为是,对地方现状认知浮于表面,稍显脱节。

钱士升本人也很享受,这种被套话的过程——他觉得刘承宗这个割据天下的巨寇,被他的智能征服了。

钱士升缓缓摇头:“祖镇乃辽东前锋天下名将,老夫久仕南京,不过在礼部时曾听人说起,祖镇的拇指……”

他说着看向刘承宗的右手手指,却没发现戴射箭的护具,便有些疑惑接着道:“其拇指戴环,环与指肉相合无痕,戎马辛劳可见一斑。”

刘狮子一听就乐了。

他明白钱士升这话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所说的环,就是韘,也叫射决、扳指或扳机。

钱士升这比喻,纯属用错了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狮子伸手探入怀中,摸出两颗牙质的坡形射决,尾部钻有小孔,各坠一条丝绳手链:“阁老说的是这个,射决。”

它坠下的绳子是系在手腕上的,一来是射决有时会被弓弦挂飞出去,这种情况在脱力后动作变形时很常见。

二来嘛,射决大多是骨制的,也有玉质、瓷制、铜铁质的,不过都比较少。

尤其蒙古式圆筒扳指,那就是一截骨头或是鹿角,钻光了就能用。

不论什么质地,射决的用处决定了它都很光滑。

戴着这个动刀,十分本事也就能使出七分。

所以钱士升的话,非但无法正面祖大寿的戎马辛劳,反倒能向刘承宗证明,祖大寿常年戴着扳指,许多年没动过刀,以至于扳指和肉长在一起,是垂垂老矣。

或许平时还射射箭,但肯定已经不舞刀弄枪了。

不过刘承宗没说,因为尽管钱士升的论据是错的,但论点是对的。

“祖大寿,确实名将。”

刘承宗颔首,看向钱士升问道:“不过钱阁老,他是大明的名将,还是歹青的名将,朝廷就不怕他投虏?”

钱士升心说怕有啥用?

朝廷对付不信任的将领,有一套固定工序。

当年东江镇的刘兴治杀了陈继盛,在岛上跋扈,朝廷也不说杀刘兴治,只说让刘兴治处死手下的女真兵,并让消息走漏,引发刘系人马火并。

沈世魁、张焘等人自动加入匹配,将皮岛诸刘尽数格杀,朝廷才派黄龙过来接盘。

后来这招儿也一样用在大凌河跑回来的祖大寿身上。

祖大寿有两个夷字营,都是这些年招募来最精锐的蒙古夷丁。

熟了的就改姓祖,派到各营帮他掌握军队,没熟的就在夷字营做亲丁,祖大寿去哪儿这俩营就在哪。

崇祯七年,关宁军风传京中密旨,要祖大寿将降夷左右二营蒙古兵尽数处决。

降夷左营的桑昂率先发难,密谋绑架祖大寿,投奔后金。

因为没有所谓的尽数处决,那消息是他放的,朝廷的密旨就是要祖大寿杀他。

结果桑昂想绑架祖大寿的消息也被蒙古兵告密,让祖大寿知道了。

夷字营三日不解甲,火并,看起来已经不能避免。

结果祖大寿当场跑进夷字营解释误会,告诉桑昂:杀了你,我怎么活?你杀我,你怎么活?

双方再度恢复铁板一块,把朝廷的密令当放屁。

朝廷拿祖大寿一点招儿没有!

“祖镇,只为自保。”

钱士升把话说得很艺术,笃定地对刘承宗道:“朝廷信他。”

刘承宗无声地笑了。

他点点头:“那我,也信他。”

这倒是令钱士升没想到,转而大喜道:“那大元帅可有与祖镇联军攻打沈阳之意?若是如此,老夫可代为出使,祖镇眼下兵进三岔河,定有进攻沈阳之意。”

刘承宗脸上笑意更浓,边笑边点头,问道:“如若联军,祖大寿有多少兵马能策应我攻打沈阳?”

“十一万关宁军,祖镇统领五十三营、六万八千马步军,不算守军,仍有十九营马步军两万余,定可令大元帅如虎添翼!”

就在这一瞬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