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双方刚刚交手的一刹那,梁浩身上的衣服已经被划出了数道刀痕。
然而,幸运的是,梁浩对自己的实力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过度用力,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
当他意识到无法正面抗衡时,立刻果断地开始节节后退,巧妙地避开了贼人首领的致命攻击。
因此,尽管他的衣服被划破,但并没有遭受太大的伤势。
此时,贼人被护卫们紧紧缠住,根本无暇顾及梁浩的问话。
梁浩冷静地观察着场内的局势,心中反倒不再焦急。
他发现对方的人数与他们大致相当,最多也就多出三五个人而已。
而且,在刚才的瞬间交手中,贼人已经损失了七八个,如今双方已经陷入了僵持状态。
然而,梁浩对此深信不疑,他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局面。
时间的推移将会使士兵之间的配合优势愈发凸显,而这种优势最终必将导致对方率先陷入困境。
具体而言,当护卫队伍中有人不幸身亡时,其他护卫能够迅速填补空缺,保持防线的完整。
这种高效的协作能力使得护卫队在面对敌人时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相反,贼人一方若有一两人丧生,他们将难以迅速重新组织起来。
这不仅会导致防线出现漏洞,还会使贼人陷入混乱,无法有效应对护卫队的反击。
此时,空闲下来的护卫们可以立即抓住机会,对其余贼人展开围剿,迅速掌控整个战场局势。
梁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现在恐怕不能再称他们为锦衣卫了吧?不知道如今该如何称呼呢?”
事实上,早在朱元璋驾崩之前,锦衣卫就已经被解散了。
眼前这些贼人,充其量只能算是锦衣卫的残部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这里,梁浩心中稍感宽慰。
当初锦衣卫解散后,一部分人被朱允炆重新收编,而另一部分则藏匿于各地,销声匿迹。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锦衣卫竟然遭到了明朝官员的赶尽杀绝!
想当年,朱元璋在世时,锦衣卫凭借着朱元璋的强大背景,可谓是威风凛凛,得罪了不少人。
可如今,朱元璋已然离世,锦衣卫失去了这一强大的后盾,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遭到了许多人的追杀。
如今,燕军前往北平的道路上,竟然连一个土匪山贼都没有。
这意味着梁浩等护卫们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防范外部的盗贼,而是要警惕新城中那些过于激进的人,或者是北平城里那些喜欢挑拨离间的家伙。
毕竟,如果真的有北平的人前来挑衅,恐怕北平城真的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朱棣也是有底线的。
他深知,如果自己的爱妻徐妙云真的受到自己人的攻击,那么无论如何,他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毫不留情地将北平的官员斩杀一批,以泄心头之愤。
好在,目前出现的这些贼人并非来自北平,而是锦衣卫。
这对于梁浩来说,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至少说明北平的那些官员还没有疯狂到令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而眼前的这些锦衣卫,梁浩大胆猜测,应该是明军那边派来的。
这意味着完全无需顾虑太多,也无需留下活口去追查幕后黑手之类的事情了,毕竟只要是明军,那便都是他们的敌人,根本无需逐一排查!
尽管眼前这些人并未身着锦衣卫的服饰,但从他们战斗的方式来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就是锦衣卫的残部。
要知道,在锦衣卫尚未解散之时,他们就兼任着打探消息这一任务,如今被当作探子派遣至北平,也实属正常。
然而,真正令梁浩感到震惊的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北平城内竟然会混入如此众多的明军探子。
仅仅是此次出来行刺燕王妃的,就有三十多人之多!
谁又能知晓,在这暗处究竟还潜藏着多少这样的人呢?而且……梁浩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场内的这些锦衣卫,他惊讶地发现,这些锦衣卫的武功竟然都颇为不俗。
很显然,为了此次对燕王妃的刺杀行动,明军可谓是下足了血本,不仅不惜动用如此众多的探子,而且这些探子还都具备相当高的武艺水平。
若是将这些高手藏匿于暗处,那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绝对要比直接行刺大得多。
看起来,明军似乎已经洞悉了陆青叶被明军追杀的情况,他们意识到此时此刻若能成功刺杀徐妙云,必定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
因为徐妙云乃是前往新城途中遇害,如果这一刺杀行动得以实现,那么北平与新城两地之间的隔阂势必会愈发加深。
要知道,徐妙云的死讯一旦传开,即便两地的官员心知肚明其中内情,但普通百姓是否会相信官府所言呢?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抹黑下,恐怕很难保证百姓们不会对这件事产生误解。
而且,倘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北平的官员们恐怕也难以保持镇定。
毕竟,他们或许正巴不得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呢!
自己不敢去做的事情,如今却被明军代劳,这岂不是正中下怀?如此一来,他们必然会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有鉴于此,梁浩自然绝对不能让锦衣卫的阴谋得逞。
他手持兵器,迅速退到马车周围,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