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分析问题总是喜欢这样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然后相互辩证,让古人也一下子就能够清晰明了。
不说这些专门的事情,就说朱清谷直播的时候,也喜欢第一点第二点的说,观点鲜明论证正确,再怎么样都能够扯回来。
现在两个学说放在一起,一下子明白易懂,就连以前觉得自己对杨朱或者墨子学说有偏见之人也有了新的见解。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个词也用得极其准确。
于是天幕下就有人开始争论到底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好?
至于说总是被天幕上批评的儒学,大家默契的不去说他,但这么多轮下来,儒学已经没有那么神圣了,只剩下做敲门砖的普通感触。
儒学也不会马上消失,毕竟是君主维护统治的思想禁锢,曾经这样的禁锢可是弹压了华夏人民两千多年,直到进入了新时代之后才渐渐解开。
从天幕说了之后,反弹的苗头已经开始有了。
接下来就要看那些宏才大略的君主能够追上步伐了。
追得上的那么就将再次伟大,而追不上的很有可能会被天幕所带来的浪潮所淹没。
社会归根究底是人的社会,而人的一切动作都来源于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这些都是可怕的东西。
他们可以减少知识的传递,可以打压这些东西,但是他们禁止不了天幕,也禁止不了人的思考。
同时还没有完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刘彻也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万全之策。
这样做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加上现在的儒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就是不知道天幕上说的这些话,在这些儒学生内部当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响。
“唉,多事之秋!”刘彻感叹道。
造纸、制盐这些事情他很愿意去做,可是一旦触碰到这种思想方面的事情,刘彻就不愿意看到天幕上继续放出来了。
如果是本朝有人传颂此等言论,刘彻早就以惑众的名义把人抓起来了,可是这是天幕。
他有预感,今天说的这些要在这些人心里掀起大波浪了。
很有可能儒学又或者是哪家学派会变成更加让人恐怖的东西。
但刘彻不在意什么学说,只要能够为他所用的,就是好东西。
这就是政治。
而在后面已经只有儒学一派的朝代来说,肯定还是以儒学为主,只是肯定又会有人往里面添加一些不得了的东西了。
程颢程颐似有所得,但最后还是觉得墨家和杨朱的学说都是邪派。
只是两个人认为的程度不一样,现在已经开始争论起来,而渐渐的两个人拉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一场大的辩论。
多个理学学派的人都到场辩论。
就连皇帝都下场主持了。
赵祯觉得这就是我朝的文运昌隆,也渐有战国之后诸子百家的模样,只是他又深知这样相争下去不行,一定要有一位足够资历的大儒来坐镇,最后中和一番也不伤了和气。
并且还要点到即止。
未免伤了和气。
不过这是次日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