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终于降临了。
繁星点点,明月高悬,因为是满月,能见度不算低。
但是,这也比白天进攻要好。
因为托木斯克城墙上有大量的火炮。
不论是十二磅炮,还是小型的,卡在成墙上的鹰炮,都对进攻部队有巨大的威胁。
十二磅炮是野战可以携行的最大火炮。
算是重炮了。
在马面墙的平台上有二十四门重炮,这是非常强横的火力。
可见毛子对这座城市的重视。
鹰炮一般是七十毫米到八十毫米的一磅炮。
这个数量也有七十二门。
合计火炮近百门了。
再小的炮,不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是燧发枪能比的。
白天进攻有大量火炮的坚固城池伤亡会非常大的。
所以王鹏选择夜攻。
第三团团长阿尔斯楞,带着全团3600人,牵着战马和驮载辎重的骆驼来到城前五百米的地方,建立进攻基地。
攻城必须下马,骑兵也只能当步兵用了。
工兵在搭建发射火箭的滑轨。
他们挖小坑把三角支架的腿埋进土里踩实。
然后把一米五长度的钢管安装上。
这些钢管和火箭炮的钢管作用一致,就是定向用的。
他们把一百具发射管安装好后,就开始组装火箭弹了。
现在康格列夫火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了。
这一次运来的都是三代火箭。
火箭这东西特别适合骑兵携带,因为重量轻。
远比重炮更受欢迎。
之前的一代和二代火箭弹生产出来都不够用,很快都消耗完了。
因为骑兵部队特别爱用。
在金山保卫战的一年多里,漠西蒙古四部汹涌而来的骑兵,往往被一波康格列夫火箭铺天盖地的覆盖射击,炸的人仰马翻,队列完全被打散。
这个时候,就是骑兵团反冲击的时刻。
他们用这种战术突袭围攻城堡的漠西蒙古大军,效果十分良好。
所以,火箭总是不够用,即使用蒸汽卡车运输,也得省着点用。
没有团长批准是不能发射一枚火箭的。
现在第三代火箭,最大的改进就是把平衡杆子去掉了。
前两代都是一个圆柱形火箭,长一米多,直径十公分左右,里面有弹头爆炸部、燃烧部、发烟部、照明部等不同作用的战斗部。
然后在屁股上加上一根四米长的木杆儿或者竹竿儿,作为飞行稳定器使用,有这个长杆儿就跟箭矢的箭杆儿一样起到稳定射击方向的作用。
但这么长的木杆儿不方便运输,导致一卡车也运不了太多。
常总工把情况上报给杨凡后,杨凡依据后世的火箭弹设计特点给出了建议。
他建议取消长杆,战斗部和火箭燃料管,喷嘴等采取分体式设计,战斗发射时,使用螺纹套口旋转连接。
这样一枚火箭弹就分解成三部分分别装箱,便于运输。
为了稳定射击弹道,对喷口进行了改进。
从一个大喷口改成四个有一定倾斜度的小喷嘴。
这样火药气体向后喷出时就会自旋稳定。
线膛枪炮是靠膛线来实现弹丸自旋稳定的。
火箭弹虽然是滑膛发射管发射的,但可以靠喷嘴倾斜产生弹体自旋。
这样长杆儿就没用了。
取消长杆,极大地缩小了弹体。
再加上分体式设计,运输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运量提高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