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送走了萧策一行人,潭王府骤然间冷清了不少。朱梓并未立刻投入到离京前的最后忙碌中,反而难得地放缓了脚步。
应天府的秋意渐浓,秦淮河畔的垂柳已染上浅黄。朱梓携着王妃徐妙锦的手,漫步在河边的石板路上。没有大队护卫前呼后拥,只有赵勇带着几名便装亲卫远远跟着,如同寻常富家夫妻出游。
“这里的景致,看了这么多年,还是觉得看不够。”徐妙锦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轻声感叹。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湖蓝色长裙,更衬得肌肤胜雪,气质娴静。
朱梓侧头看着她柔和的侧脸,握着她的手紧了紧:“喜欢就好。等到了桂林,那边山水甲天下,定有不输于此地的风光。”
徐妙锦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嗯,妾身知道。只是离家远了,总有些。。。。。。”
“我知道。”朱梓打断她,语气温和,“此去两广,路途遥远,让你跟着我奔波,委屈你了。”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目光认真,“妙锦,你放心,我答应你,等我们在那边安顿下来,一切步入正轨,我会让你过上比在京城更舒心的日子。”
徐妙锦抬起眼,望着朱梓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有安抚,更有不容置疑的决心。她轻轻摇头:“王爷不必如此说。嫁与王爷,自当追随左右。只是想到要离开父亲和兄长,心中难免不舍。”
“是该去看看岳父大人了。”朱梓点头,“我们明日便回魏国公府一趟,你也好好陪陪岳父。”
“谢王爷体恤。”徐妙锦眼中泛起暖意。
两人沿着河岸又走了一段,朱梓指着远处一座画舫,笑着问:“要不要上去听听曲儿?”
徐妙锦想起上次朱标被吕氏在春花楼搅闹的事,脸上微红,轻轻嗔了他一眼:“王爷又取笑妾身。”
朱梓哈哈一笑,也不勉强,只是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柳条洒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带着几分慵懒的惬意。这难得的平静,仿佛是对即将到来的远行和未知挑战的一种短暂告别。
次日,潭王府的马车便停在了魏国公府门前。
徐达早已得到消息,亲自在大门处等候。这位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如今虽已年迈,身形依旧挺拔,不怒自威。看到朱梓和徐妙锦下车,他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容。
“王爷,小女,快进来。”徐达侧身相请。
“岳父大人。”朱梓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
“父亲。”徐妙锦也上前行礼,眼眶微微发红。
进入府中,来到内堂落座,婢女奉上香茗。
徐达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心腹管家。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目光落在朱梓身上:“王爷此去两广,路途遥远,一切务必小心。”
“多谢岳父大人挂怀,小婿省得。”朱梓应道。
徐达放下茶杯,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两广之地,民风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陛下虽准许王爷组建护卫亲军,但万事开头难。切记,刚柔并济,不可一味强硬,亦不可过于软弱。”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帅,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点在了要害上。
朱梓认真倾听,点头道:“岳父大人教诲的是。小婿初到,当以安抚为主,徐图发展。”
徐达看了看旁边的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疼惜,又对朱梓道:“妙锦自幼娇惯,此去南方,恐有不适。王爷需多加照拂。”
“岳父放心,”朱梓立刻保证,“妙锦是本王的发妻,本王定会护她周全,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徐妙锦听着父亲和夫君的对话,心中暖流涌动,轻声道:“父亲,女儿省得照顾自己,您不必担心。”
徐达叹了口气:“你啊,总是报喜不报忧。”他顿了顿,看向朱梓,“王爷,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岳父大人但说无妨。”
徐达压低了声音:“京城乃是非之地,王爷此去,未尝不是脱离漩涡之举。只是,身在藩地,亦不可对朝中之事全然不闻不问。与陛下的沟通,万不可断绝。尺牍往来,问安请示,皆不可少。”
朱梓心中一凛,明白徐达这是在提点他,既要远离京城纷争,又要保持与皇帝的联系,维系君臣父子之情,避免引起猜忌。
“小婿谨记岳父大人教诲。”他郑重地拱手。
之后,徐达便不再多谈国事,转而问起了一些家常,关心外孙朱见济的近况,又嘱咐徐妙锦注意身体。
午膳设在内院,一家人围坐一起,气氛融洽。徐妙锦依偎在父亲身边,说着女儿家的体己话,徐达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朱梓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感到一丝温暖。他知道,徐家这棵大树,是他重要的助力,而这份亲情,更是难能可贵。
告别徐达,离开魏国公府时,已是傍晚。
马车缓缓驶在应天府的街道上,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洒在徐妙锦略带倦容的脸上。她靠在朱梓的肩头,似乎有些累了。
“累了?”朱梓轻声问。
“嗯,有点。”徐妙锦闭着眼睛,声音带着几分鼻音,“见了父亲,心里踏实了些,但也更舍不得了。”
朱梓搂住她的肩膀,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离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