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1章
“敲鼓之人是何身份?”
王林疑惑的问道。
鸣冤鼓是他亲自设立,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有冤情,可以有一个讨回公道的机会。
所以理论上,无论何时,鸣冤鼓既然被敲响。
就没道理放任不管。
“回禀陛下,敲鼓之人有翰林院学士,也有民间百姓。京城四大书院的山长和夫子,各书院的学子。。。。。。”
禁卫倒是有些眼界。
把他能认得出来,以及听说过的名字说了一遍。
蔡冒听到这些人名和身份的时候,眼睛不自觉的亮了几分。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在万民书的名单当中,参与了万民书制作的成员。
那不就是友军吗?
虽然蔡冒想不通他们写下万民书就可以了,怎么还跑到鸣冤台去敲什么鸣冤鼓。
但面对陛下压力确实还挺大的。
能有更多的友军与他一起分担这庞大的压力,应该。。。。。。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陛下,鸣冤鼓既然是您定下的规矩,那这些人敲响鸣冤鼓,您也应该对听听他们的冤情吧?”
蔡冒立即说道。
王林很是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那眼神当中的复杂情绪,蔡冒有些看不懂。
但并不妨碍他觉得是王林怕了,不敢让这些人进来。
而王林越不希望见到的事情,蔡冒就越要促成。
“难道说,陛下是打算反悔吗?”
“朕当然不会做言而无信之事。既然蔡侍郎都说了,那就将那些敲响鸣冤鼓的人都请进来吧!朕和百官,正好也一起听听看,他们到底有何冤屈。”
王林无奈的摆摆手。
有些人上赶着要找死,他能怎么办?
只能满足对方的心愿了!
有了皇帝的许可,很快,禁卫就带着一群书生、文人进入了大殿当中。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没资格参与早朝的。
所以跟随禁卫走过来的路上,都表现得小心翼翼,甚至可以说是胆战心惊。
生怕等会一个表现不佳,触怒了陛下或者某位朝中大员,因此被记恨上。
这其中,几位翰林院的官员,以及京城四大书院的山长,算是最镇定的人。
毕竟年纪大,学问高。
如果把文人圈子比作江湖的话,那这些人就是极具江湖地位的存在。
自然能镇定面对任何局面。
哪怕是即将面圣,见到那位只曾听说,不曾见过的陛下。
一行人进入大殿后,很有默契的站在中间最后方的位置。
既能表达对于朝廷官员的尊重,又表现出了他们迫切想要向陛下说出冤屈的情绪。
蔡冒看向那几位熟悉之人,想要给对方使个眼色。
可喜的是,也不知是距离过远还是对方没注意到,他的眼神那人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对此,蔡冒心中多少有些不满。
但当着陛下和朝中百官的面,他也不敢直接表现出来,生怕引起别人的怀疑。
“草民参见陛下。”
一群没有官身的文人和学子们,纷纷对着龙椅上的王林行礼。
表达他们心中对于皇帝的尊重和愧疚之情。
王林淡淡说道:“免礼,既然是你们敲响了鸣冤鼓,想必心中定然有冤屈,在朕面前可以尽管说出来,朕替尔等做主。”
所有人相互对视,最后,经过眼神的“讨论”,推举出方文修作为这些人的话事人。
方文修上前一步,先是恭恭敬敬的行礼。